「頭銜漂亮、職位重要」就代表競爭力?錯,你只是個傲慢的老鳥!

有機會回到「外貿協會國企班」演講,我除了感到榮幸,還有更多感動在心中。

走在新竹熟悉的校園,十年前那個拖著行李、充滿熱忱的我彷彿印入眼簾。因為當年選擇留職停薪,我很清楚自己做的決定背後是什麽樣的機會成本。雖然不至於到「破釜沉舟」的地步,但是先前的工作經歷的確讓我有更成熟的心態去歸零學習。

從接到演講邀請開始,我就一直思考過去十年自己心境上有何轉變,有什麼心得可以分享給現在的學員。他們之中有人和我當年一樣,必須放棄工作當個「全職學生」。至於大學畢業後直接報考就讀的人,大多也有強烈的企圖心。我希望以過來人身分給他們一些真正有用的心得,就像當年我坐在台下所渴望獲得的。

做出「暫離職場兩年」的決定到外貿協會進修,兩年的薪資和工作資歷是我付出最直接的機會成本。回想當時的心情,是為了追求一個更有競爭力的「位置(position)」。對職場人來說,多益(TOEIC)700分是一個位置,900分是另一個不同的位置。當然,取得「貿協國企班」的結業證書又是一個更有競爭力的位置。因此,我就像田徑場上的選手一樣,努力向前奔跑以取得一個又一個更好的位置。訓練過程感到疲累不堪,前方的終點線就是一個勝利的位置,一個督促自己不要鬆懈的圖騰。

終於我度過全心投入、問心無愧的兩年,順利結業。回到職場後自己的能力大幅提高,確實處於更有競爭力的位置了。然而,當我爭取到更好的位置,別人對我的期待提高,同時也肩負更多的責任。如果只是佔據一個位置、進入舒適圈,但是丟棄初衷、停止前進,我猜自己最終就是成為職場上傲慢的前輩、主管,或者就是格局狹小的既得利益者而已。很明顯的,我不願意成為那種角色。因此,這幾年我最大的心得是:「競爭力並不是一個『位置』。」

在外貿協會新竹校區的大禮堂,我拿著麥克風看著座位上三百多位年輕的學弟妹,當下看似我佔據了比較風光、比較有競爭力的「位置」。然而,我希望傳達的核心觀念是:競爭力絕對不是一個位置。或者說,那些靠一時位置所建立的競爭力,在我看來並不可靠、不真實。

那麼競爭力到底是什麼?我認為它應該是一種「狀態(status)」。舉例來說,兩年的訓練課程再怎麽紮實,都不可能涵蓋工作需要的全部知識,甚至許多商業理論是無法帶到現實世界一體適用的。但是分析問題的能力、面對困難的抗壓性,以及在有限時間內對陌生議題的深度解讀等,都是可以帶出校園、帶進職場的能力。是這些能力讓我們處於一個有競爭力的「狀態」,而非可以停止學習、停止努力的「位置」。

有了這樣的認知,往後對稍有基礎的熟悉領域,我提醒自己不可對既有「位置」感到自滿或傲慢。後進者或許對你現在所處的「位置」給予尊重,但是真正代表競爭力的是一個人的「狀態」,也就是面對問題的敬業態度、判斷能力等。「位置」是靜態的、會消失的競爭力,「狀態」才是是動態的、最真實的競爭力。

腦中畫面回到十年前拖著行李的我,走在貿協的新竹校區。

雖然當時我沒有極具競爭力的「位置」,但是我清楚知道那種初衷和熱情,是最有競爭力的「狀態」。我希望未來不管處在什麼位置,我都維持那樣的狀態直到退休。而這也是我最想和現場聽眾共勉的一句話:「競爭力不是一個位置,而是一種狀態。」

本文作者:立本台灣聯合會計師事務所(BDO)副總經理暨業務行銷管理顧問部門負責人 吳育宏
原文出處:商周業務力講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