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戶總是說沒時間?2個邀約策略讓你下次就跟客戶碰面!

提出「邀約」是業務人員的天職,嘗試跟客戶締結訂單是一種邀約,爭取下一次碰面或簡報機會也是一種邀約。

在買賣雙方的關係中,由於客戶大多掌握主導權,要直接或間接回絕邀約,並不是困難的事。因此,業務員如何在提出邀約的過程降低被拒絕的機率,是重要的溝通技巧。

舉例來說,「您下周三有空嗎?」是一種直接邀約的方法,但是開門見山的風險在於客戶也很容易回絕,只要讓自己周三有一個行程就可以了。

「循序漸進」的溝通方式,是把這樣的邀約拆解成兩個步驟。

第一步是累積共識,而不是提出要求。

「今天我從您身上學到很多東西,有機會我們應該再交流的。」仔細思考這個「陳述句」,和先前的邀約「問句」(周三有空嗎?)最大的不同,在於陳述句本身只是個人感覺的抒發,它並沒有明確提出要求,因此,它也沒有太多被拒絕的空間。

想一想客戶最可能的回應,大概就是微笑點頭,不管是出自真心或者禮貌。用正向、友善的「陳述句」來當作第一步,比起直接邀約來得安全。它不僅有助於累積共識和正向的氛圍,也能讓業務員藉此觀察客戶的反應,以判斷適不適合繼續前進。

若是客戶的回答、表情、肢體語言呈現正向或中性反應,業務員降低拒絕的第二步策略,應該是把邀約內容「模糊化」。

既然「下周三」具體到很容易拒絕,那麼若是改成「下周」或「下個月」呢?

時間範圍拉大、讓客戶指定日期,代表邀約的內容被模糊化,客戶是不是就比較難拒絕了呢?畢竟要整個禮拜或整個月都沒空,是比較不合情理的。

這就是「模糊化」的好處:降低被拒絕的空間。

透過「累積共識」、「模糊化」這兩個策略,提出邀約被拆解成一步步前進的溝通程序,比起開門見山式的提出請求,更具備溝通彈性,也減少客戶被緊迫盯人的感覺。

成交締結與否,雖然是一翻兩瞪眼的結果,但是其實溝通過程都「有跡可循」。

增加共識、減少拒絕、促進對話的和諧,是業務員要著墨的「因」,下了功夫之後自然會有應得的「果」。

 

原文出處:經濟日報《業務最前線》
本文作者:立本台灣聯合會計師事務所(BDO)副總經理暨業務行銷管理顧問部門負責人 吳育宏

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經營管理碩士(IMBA),外貿協會國際企業經營班兩年期英語組(ITI),國立中山大學海洋資源系學士。十餘年行銷業務、經營管理經驗,產業涵蓋商業流通、機械製造、通訊電子、物流運籌、商業諮詢等。著有台灣第一本聚焦於B2B銷售的管理書籍「突破業務最前線」(聯經出版社)。Facebook粉絲專頁:吳育宏的銷售智庫(facebook.com/Sales.ThinkTank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