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在30歲就死了嗎?

我喜歡對年輕人演講,因為他們是未來社會的希望,我在演講中習慣問他們:「你對於未來的自己有什麼期望?關於未來,你要的是什麼?」常常聽到的回答是「不清楚」、「沒想那麼多」、「順其自然」這類的答案,讓我開始對他們的未來有點擔憂。

一個日本小說家曾經說過:「很多人都是三十歲就死了,八十歲才埋葬。」,這句話真是衝擊人心,對照現在的社會環境,年輕人渾渾噩噩,生活漫無目標,上班族混生活等休假,進了職場一段時間的人開始不求突破,只求穩定安全,中年人等退休,老年人更不敢對未來抱期待,就像這句話的寫照,很多人在三十歲以前心已死,剩下身體像機器在運作,日復一日,周而復始。

關於「人生目的」這個大課題,每個人的看法大不相同,台科大EMBA所長盧希鵬在美國讀研究所時,教授問了全班同學這個大問題:「你這一生的目的是什麼?」盧教授當時的答案是我們華人常有的信念:「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」,當他回答完畢,教授和其他同學都表示十分好奇與不解,因為,西方人總覺得人的一生就是要「追求快樂」,沒想到東西文化差異如此巨大。

不管我們對於未來有什麼想像,重要的是「敢想,敢行動」,一個不敢想、不敢行動的人表現在行為上,會顯得做事畏畏縮縮,對生活缺乏好奇,對工作沒有熱情,覺得天底下不可能有新鮮事,而且對現在不懂珍惜,對未來不抱希望,每天就是等下班,每月就是等發薪水,每年就是等過年,一生就是等退休,不斷等待的結果,最後只剩一條路,就是…等死。就像恐怖電影中的「活死人」,雖然活著,跟死去的差別只在於有沒有被埋葬。

如果你已經厭倦了這種等死、等被埋葬的生活,其實,你可以活起來的,訂下讓自己興奮的目標,在工作上、自我成長上、財務上、旅遊上、甚至人際關係上,每天突破一點點,去完成那些很想去做卻一直拖延的事情,深入去學習你的興趣,讓興趣成為專精,參與不同的社團或參加課程講座,讓人際圈更豐富,更能自我提升,這些小改變都會讓生活變得更有趣,人生變得更多姿多彩。

『沒有人可以重新開始,人人都能現在開始。』,從現在就開始,為自己活起來,跳脫「活死人」的行列

本文作者:陳彥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