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中小企業該養「自己人」,最重要的不是工作能力

承翰,戴著黑框眼鏡,坐在餐廳裡,和我正在討論未來的人事調動。想著自己8年前白手起家,賣掉爸媽給自己的房子,當作創業的第一筆金,也恰好在朋友技術的支援下,進入到一個汽車產業的新創,8年後的他,已經有香港的資金,捧著要進入他的企業,希望能夠入手投資,但條件是,香港的資金公司必須要伸手進入到台灣,要承翰讓出人事主導權。

承翰猶豫了。

「你為什猶豫?」我問他。承翰聽了,試著想要找出適當的詞彙,描述他的感受。但一下子似乎無辭,和他平常侃侃而談的樣子,有天壤之別。

「你缺資金嗎?」

「不缺」。這,他倒是答得很快。

「不缺資金,那,為什麼會對香港的投資覺得有點心動?」我繼續追問。

「因為,」他凝視著我,透過厚厚的眼鏡。「有了這筆資金,我可以更快搶占市場,速度是我們這一行的獨特競爭優勢,搶下市場,決定市場遊戲規則,我們才能穩坐這行業的第一名。」承翰非常清晰地道出。

「我們公司現在只是小企業,但是,這三四年來,我的夥伴和我一起奮鬥,我們在汽車數位的開發上,也算是小有名氣及成就。我這個小公司,不好找人,進來的不是那種名校出來的學霸,也不是什麼多聰明的人,但是,他們就是傻傻的跟著我工作,跟著我加班。」承翰,邊說,我可以感受內心在糾結著。

「敏敏老師,只要香港的資金一進來,人事權一旦讓出,這群跟著我一起打拼的傻子,一定覺得非常不習慣。而且,我沒有完全的人事決定權,我也覺得施展不開來。」承翰很猶豫。

「我問你~」我試著引導他自己找到答案。「你們公司最大的優勢是什麼?是技術?還是人才?」

「兩個都是呀!」承翰幾乎是叫出來的。

「不行,只能選一個」我幾乎也是命令似的。

「真的要我選~~~我當然是選人。」他也毫不猶豫。

我笑著說,「那你已經找到答案了,你現在應該知道你到底需不需要這筆資金了。看起來,錢不是最重要的,更重要的是,你那群圍在你身邊的夥伴。」

承翰笑了笑。但是笑容當中,還是帶著擔心。

擔心什麼? 因為人才成長速度,趕不上市場變化。創業的老夥伴,儘管有著革命情感,也跟著老闆闖蕩天涯,但是,這個天塌下來,願意一肩扛起的創業家,卻很心急。因為,員工成長速度再不跟上,開發來不及,大單也吃不下。
 
 
中小企業就是沒法找到「人才」?

許多中小企業的老闆,感嘆自己找不到好人才。他們對於好人才的定義,就是希望重點學校、大科系、好學生畢業。如果進來公司工作,提升公司整體作戰能力,並且也可以刺激現任員工,活化公司氣氛。但無奈的是,往往這樣的人才進來,留任率很低,也因為整體工作環境配套尚未完全,人才夭折,往往隨處可見。

難道要「屈就」?

這就要看老闆們對於人才的定義。中小企業,我們的建議是,尋找對的人格特質,比尋找工作能力更重要。

要找哪些人格特質的人呢?當然尺度在老闆心裡。不論是外向型、謹慎勤勉型、經驗開放型、性情穩定型、順從柔順型,人格特質及工作態度,絕對是中小企業的選才關鍵。為什麼?因為中小企業的運作,主要是跟著主事者走的,因此,大老闆的決定,就決定了整個公司的管理方法。整個公司屬於「弱情境」,必須依附在「人因素」。制度尚未建立完全,組織規章難以超越主管個人偏好。
 
 
有了自己要的人格特質員工之後,接著要開始養才。

有才者,就是要養。養,就是要涵養、要培養、要訓練。

不論是到國外參訪,打開視野,給給見識。或者是,代表公司,向國外經銷進行簡報,訓練膽量,優化能力,都是「養」的一種。

再來,則常態性地進行教育訓練,培養市場需要的技能。

為了讓員工不把教育訓練當成理所當然,也為了能培養出老闆要的與時俱進員工,我們的建議是,一開始把教育訓練設計成「公開班」,鼓勵大家參加。接著進行「主題分流」。主題可以是「管理」、「技術」、「財會」、「溝通」、「心靈成長」等。

接著,使用「漏斗式培訓法」。以管理課程為例,每一堂課結束後,上課學員都必須繳交課後行動方案或自我才能發展計畫。準時繳交,並維持一定品質,才有資格參加下一堂課。讓培訓課程呈帶狀,每堂課參加人數遞減,最後完成所有課程的員工,才能取得國外參訪或國外簡報的資格。

就是要這樣,慢慢養。把公司環境塑造成肥沃的土地,善待有上進心的員工,給他舞台、給他課程。慢慢養,不要怕他離職,不要期待看到立即成效,用耐心,等待果實。

牢記,自己養,才是自己人,才是你想要的人。

每個企業都在不同的生命週期,不論是成長期、成熟期,都必須清楚地讓員工知道,你不會放棄他們,只要想跟上的,都給機會。不想跟上的,給祝福。至於跟不上的,就換體質。
 
 
承翰推了推他厚厚的眼鏡。他心中已經確定了答案。

「其實,敏敏老師,我不是非要這筆香港資金不可。我後來想想,如果沒有這個資金,我其實也有其他管道,可以找到不用把手伸進我團隊的金主。我想,我太急了」承翰說。

是呀! 回頭看一看那一群始終不曾背離你的同伴,你會發現,有時候人生的答案,不是在往前急促的追求,而是偶爾,那短暫但美好的停留。
 
 
 
原文出處:商周.COM 敏敏校長的管理學
本文作者:智緯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敏敏

來自美、日、法外商混血經驗的零售業超業講師,擁有超過15年外商零售業經驗,包括萊雅集團LOREAL蘭蔻化妝品、雅詩蘭黛集團E.LAUDER海洋拉娜、法國SISLEY等品牌行銷、公關、業務、培訓資深經理,同時也是連任《商業周刊》超業講堂指定開場人氣講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