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好的業務員,需要具備什麼條件?》吳育宏:「擁有『豁出去了』的內在動機!」

我自己經歷過幾種業務工作,也因為擔任顧問和講師的緣故,接觸不少各行各業的業務員。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:「到底一名好的業務員,需要具備什麼條件?」

如同很多人了解的,業務人才不一定要有高學歷,甚至不一定要有相關產業資歷。既然這些「外在條件」都不是最重要的,那麼他們一定是「內在條件」有什麼過人之處才對。

黃秋香女士是一名7-11的物流士,她的工作要在半夜駕駛11噸的貨車,將貨物從物流中心送往各超商據點。除了駕駛大型貨車、搬運重物這些吃力的工作,夜班物流士回到家的時間是早上,白天她還要照顧小孩,身體和心理的壓力負荷之大可想而知。

當她第一次接觸物流工作時,心中的害怕在所難免。幫助她克服恐懼、跨出第一步的,在我看來就是她的「內在動機」。面對大型貨車和貨物,她說:「想到小朋友(孩子),我就是豁出去了。」這一句話留在我腦中好久、好久,深深震撼著我。

我相信對一名女性來說,去挑戰「夜班物流士」這樣的工作,她的先天條件可能居於劣勢。就像我們人生多數的賽局一樣,主場優勢常常不站在我們這一邊。不過人生挑戰的成敗關鍵,往往不是「條件」,而是「動機」。

當你有很強的動機,即使身處劣勢也會找出突圍的方法;相反的,若是動機薄弱,就算給你滿場球迷的主場優勢,還是很容易敗陣下來。

因此,業務團隊有好的績效管理方式,通常能帶來高績效。因為它除了吸引並留住好的業務人才,也會激發他們的動機。只要確保個人的「動機」和「目標」有連結性、一致性,團隊走在正確的方向上就不需要太多瑣碎的管理。至於那些戰力無法發揮的業務團隊,通常是沒有辦法引發出業務員足夠的動機。主管圍繞在出勤狀況、報表填寫這些行政規定上隔靴搔癢,當然見不到成效。

不過,動機也有「內在」與「外在」之分,兩者帶來的結果大不相同。薪資、獎金、升遷這些管理制度,誘發的通常是「外在動機」,也就是外在的環境體制刺激之下產生的。極端一點的情況下,業務團隊過度依靠外在動機,只培養出一群「傭兵」。凡事只看數字的結果,組織文化也難以塑造。

至於「內在動機」,指的是一個人發自內心、主動產生的。它可能是對某種人、事、物的執著和熱情,或是對自我實現、自我成長的期待。用白話解釋,這種動機不是為了公司(外在),而是為了自己(內在)。它不是被動遵守外在環境的遊戲規則,而是主動追求自我設定的目標。動力來自內部,當然源源不絕。

以我自己為例,多數人看到我的學歷背景,以為我求學時是愛念書的乖乖牌學生。這真是天大的誤會!其實從小學到大學畢業,我都是極度排斥課本的問題學生。靠著一點小聰明跟運氣,勉強在台灣的填鴨式教育體制下存活過來。因為在年輕時期,我真的無法體會「知識」對未來的生活(工作)有任何幫助。所以我在父母期待、教育體制這些外在壓力下唸書,不但表現不好而且倍感辛苦。大學以前,我只有「外在動機」,成績差勁一點也不意外。

然而,在進入職場一段時間後有機會重返校園、重拾書本,都是來自我的「內在動機」。體會到知識的用途和可貴,我用完全不同的心態去看待學習。不管是留職停薪到貿協國企班,或者在職進修到政大IMBA,我都經歷了身體極度疲累,但是士氣高昂、成果豐碩的黃金歲月。現在回想起來,不同動機(外在vs.內在)帶來不同的過程和結果,差異之大,真是驚人。

其實不管是念書或就業,業務或非業務工作,找到一個強烈的「內在動機」真的非常重要。它會幫助你克服先天條件的不足,激發出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潛能。

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,我們難免會害怕或猶豫。與其盤算自己有沒有最好的條件去打贏每一場仗,不如找出自己的內在動機為何。我們無法輕易改變「條件」,但是可以改變「動機」。不管是為了理想、自己愛的人或愛自己的人,內在動機讓人產生無限的力量。

如果你有5分鐘的時間,我建議你欣賞這一則看似平凡的故事。或許你對內在動機的意涵,會有更深刻的感受。

台灣有許多人為了家庭揮汗付出、辛勤工作,他們寧靜和平凡的談吐背後,是異於常人的勇敢和堅毅,我相信這就是不折不扣的「台灣精神」。

黃秋香女士在影片結尾說了一段話,我想引用這段話來向她致敬:「她是黃秋香,今年35歲,目前的工作是物流士。我為她感到非常驕傲。」

 

原文出處:商周業務力講堂
本文作者:立本台灣聯合會計師事務所(BDO)副總經理暨業務行銷管理顧問部門負責人 吳育宏

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經營管理碩士(IMBA),外貿協會國際企業經營班兩年期英語組(ITI),國立中山大學海洋資源系學士。十餘年行銷業務、經營管理經驗,產業涵蓋商業流通、機械製造、通訊電子、物流運籌、商業諮詢等。著有台灣第一本聚焦於B2B銷售的管理書籍「突破業務最前線」(聯經出版社)。Facebook粉絲專頁:吳育宏的銷售智庫(facebook.com/Sales.ThinkTank)